(一)位置境域
清豐縣位于河南省北部。位于東經114°47′~115°23′;北緯35°45′~36°05′。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,南與濮陽市接壤,西鄰安陽市內黃縣,北靠南樂縣,西北隔衛(wèi)河與河北省魏縣相望。清豐縣版圖略呈長方形,東西寬約35公里,南北長約25公里,行政區(qū)域面積約828平方公里。
(二)地形地貌
清豐縣地處黃衛(wèi)平原,黃河沖積扇的北緣地帶,地形較為平坦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,西南最高點海拔53.5米;東北最低點海拔44.2米,地面自然環(huán)境坡降為1/5000~1/7000,屬于微傾斜平原區(qū)。
(三)氣候
清豐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,四季分明,春季干旱少雨,夏季炎熱多雨,秋季涼爽干燥,冬季寒冷少雪。年平均氣溫13.3度,極端高氣溫42.5度(1966年7月19日),極端低氣溫零下20.2度(1993年11月21日),初霜日一般為10月20日前后,終霜日為4月10日前后,多年平均無霜日數161天。歷年來平均降水量562.6毫米,最多為1023.5毫米(1963年),最少為296.6毫米(2002年),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40.7小時,歷年平均風速為2.5米每秒,常年主導風向是南風。其中,6-8月降水量為355.3毫米,占年降水量的63%;平均日照時數731小時,占年日照時數33%。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、暴雨、揚沙、寒潮、雷暴等。
(四)水文
清豐縣屬海河流域,主要河流有衛(wèi)河、馬頰河、潴瀧河,引黃入冀補淀總干渠(第三濮清南干渠)、第二濮清南干渠,地表徑流來自天然降水,引水工程來自于黃河。地下水屬于潛水類型,地下水質系重碳酸型淡水,礦化度為0.5~1.0/升,適合農田灌溉和人畜飲用。
衛(wèi)河:中國海河水系支流。因春秋時屬衛(wèi)地得名,古稱白溝、御河,隋代稱南運河,唐宋稱永濟渠。發(fā)源于河南省輝縣太行山脈,向東北流經浚縣、湯陰、內黃、清豐、南樂、大名等縣,于山東省臨清市入南運河,至天津入海河。衛(wèi)河從內黃縣流入清豐縣境,長9.7公里,控流面積74平方公里,占全縣總面積的8.5%。
馬頰河:源于河南省濮陽縣西水坡。流經濮陽縣、華龍區(qū)、清豐縣、南樂縣,經山東聊城市、臨清市,至無棣縣黃瓜嶺以下流入渤海。清豐縣境內流長25.9公里,控流面積542平方公里,占全縣總面積的62.1%。
潴龍河:源于濮陽縣清河頭鄉(xiāng),經市區(qū)岳村進入清豐縣境,蜿蜒貫穿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187個行政村,在清豐、南樂縣界閻王廟入馬頰河。境內河長68.4公里,流域面積為266平方公里。
引黃入冀補淀總干渠: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節(jié)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,是國家戰(zhàn)略工程,也是雄安新區(qū)生態(tài)水源保障項目,對雄安新區(qū)水資源保障具有重要作用。工程主輸水線路長482公里,其中河南省境內84公里,清豐縣境內24公里。
(五)土壤
據1985年土壤普查,全縣土壤面積為114.4萬畝,占總土地面積的87.4%。風沙土類型:分布在固城、韓村、大屯、古城、大流等鄉(xiāng)的西部和陽邵鄉(xiāng)的東部,面積為8633畝,占全縣總土壤面積的7.55%。潮土類型:遍布全縣各鄉(xiāng)鎮(zhèn),面積為105.67萬畝,占全縣總土壤面積的92.45%。